找到相关内容1317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若与人间佛教

    般若与人间佛教  佛教的发展要求它能妥善地解决出世与入世、来世与现生的关系问题,亦即个人的解脱与社会发展问题。这个问题在佛陀时代被佛陀解决了。以后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就尖锐起来,原始佛教的...,即如何解决出世与入世,于是就有人间佛教的提出。其实在清末,许多高明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从大乘佛教取出合理的内容,建立能与西方思想文化相抗衡的思想体系。如章太炎为了革命,吸收佛教唯识思想;康有为把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2161912.html
  • 印顺呼唤人间佛教

    印顺呼唤人间佛教   为了让佛教更加贴近现实社会,表现出佛教也是以人为本位的,是“淑世善民”的,近现代以来,佛教界的某些有识之士,极力倡导佛教的“入世”性,要使佛教尽量地能够为现实人生服务。印顺对此也是极力倡导的,印公的一部专著《佛在人间》便是专门阐述“人间佛教”的要义的。   印公认为:传统的中国佛教一向讲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151037.html
  • 人间佛教当代走向

    人间佛教当代走向  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提出并努力付诸实践的思想理论,对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著深远的影响。去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在纪念赵朴初逝世五周年时,曾发表了一篇题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的论文,他在论文的开头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实践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当代走向。   赵朴初会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并在一九八七年通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75963335.html
  • 人间佛教与社会发展

    人间佛教与社会发展   剀立夫(中南大学副教授)   明清以来,随著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败,中国佛教也由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转变为“超亡送死”之教,日益失去往日的生机。...近代佛教的革新运动。其中太虚大师提倡和推行的把学佛和做人统一起来、建设人间净土的“人生佛教”运动成为近代佛教革新的旗帜。此后,太虚大师的弟子和受到过他影响的人们,又进一步提出了...

    剀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5566172.html
  • 人间佛教之省思

    人间佛教之省思——台湾如石法师   作者:台湾如石法师   【宗教俗化是世界趋势】   一九九九年,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一本颇得好评的...的趋势。近十年来,台湾的佛教界也同样盛行着以俗世为主的“人间佛教”。既然边地的欧美学者都已经开始对此现象有所警觉,台湾教界是否也该好好反省反省呢!以下即是笔者对台湾&ldquo...

    如石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550433.html
  • 人间佛教绪言

    一、人间佛教的展开  契理与契机:佛法所最著重的 ,是应机与契理。契机 ,即所说的法 ,要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 ,使他们能於佛法 ,起信解 ,得利益。契理 ,即所说的法 ,能契合彻底而究竟了义的。佛法...关系!现在所揭示的人间佛教 ,既重契机 ,又重契理。就契机方面说:著重人间正行 ,是最适合现代的需要 ,而中国又素来重视人事。别的不说 ,如印光大师 ,他平生极力宏扬念佛往生 ,却又提倡「敦伦尽分」。...

    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0739585.html
  • 人间佛教发微

    一、从释尊生平看人间佛教   伟大的佛陀,诞生于二三千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王族。青少年时期,曾受过良好的宫庭教育,享受人间的五欲之乐,并得到“悉达多”王子的尊称。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激发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众生的自相残杀,身世的糊涂渺茫。这种世间大苦的感觉,使他不再漠视于惨酷的人间,毅然地蹋上了一条追寻真理与解脱人生苦迫的大道。经过六年的修定与苦行,并未正觉...

    菩提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3039612.html
  • 人间佛教之实践

    人间佛教之实践   我们要实践人间佛教慈悲宽恕的精神,以及开拓人的般若智慧,共成佛道,必须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用实际行动去饶益众生。   慈悲心,就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实践人间佛教的菩萨,既要心地慈祥,平等拔苦与乐,又要能宽恕他人的过失,以及随喜他人的功德,但见他人之善,不见他人之恶。不管任何人,任何事,但求对众生有利益,都不厌恶,不嫌弃,不阻止,不障碍,反而随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650162.html
  • 人间佛教释疑

      人间佛教释疑   赵朴初早在15年前就指出:“中国佛教向何处去?我以为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1]当今人间佛教的诠释更加丰富,反映了人间佛教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能因为其释义的疑惑,就对这一大方向有丝毫动摇。同时,对存在的各种疑义作一澄清也非常必要[2]。  一、人间佛教与人生佛教  “人间佛教”作为专有名词首次出现,源于释太虚(1890—1947)《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这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3961318.html
  • 佛教在欧美:大佛西行——德国佛教之路

    佛教思想的萌芽  德国人禀性好学深思,是西方国家之中最早体会佛教真谛,并且礼赞佛教教义的国家。十七世纪时,莱布尼兹(Gottfried Wihelm Leibniz)著《辨神论》,曾引用一些佛...

    佚名

    |两岸|人间佛教|叔本华|佛学研究|德国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3065236622.html